什么是TATARA制铁?
TATARA是一种通过将砂铁和木炭进行燃烧来制铁的传统方法。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才能制作出日本刀的素材之一的玉钢。
中国山地地区自古以来就有制铁传统。其原料是含有优质砂铁的花岗岩,也广泛分布在此地区。此外,这里也拥有广阔的森林可以作为燃料使用。最鼎盛时期(江户后期~明治初期:18世纪末~19世纪),这里曾占据了国内铁生产量的近九成。云南市的吉田町曾是经营着大规模的TATARA制铁的田部家的大本营,也是现如今日本国内唯一公开着的作为制铁设施的高殿的地方。
技术的传承
砂鉄採取
山砂铁作为TATARA制铁的原料,用被称作铁穴流的方法而采取。这是一种将山切开,再将混杂着砂铁的土砂顺着水路流下,利用比重将优质砂铁进行收集的方法。此外,流经此处的斐伊川里的川砂铁也被作为原料使用。
炭烧
TATARA制铁因为需要维持在1300~1500度的高温下,并且阻断从地面传来的湿气,所以在位于熔炉下方的地下建造了大规模的干燥设备。这个构造技术属于村下的秘传,因而各地也具有不同的特色。
TATARA制铁的铁
经TATARA制铁操业生产的铁块被称为鉧。将鉧在被碾碎后,根据品质进行细致分类。其中,炭素含量较少的坚硬部分是钢,而制作日本刀的素材之一的玉钢,则是较高纯度的钢。其他部分被称为铣和布鉧,这些在大锻冶场里进行脱炭和锻炼后被加工成被称作割铁(刀具铁)的板状地金。根据保留在田部家的史料记载,钢占产出量的两成左右,其余则是铣和步鉧。
《操业工序》
制炉 | 在炉床上用优良的粘土固定出炉 | |
操业 | 第1天 | 操业开始(在炉内点火,先将炉内干燥后,开始投入砂铁) 生产出鉧的同时,进入到安定操业过程 |
第2天 | 随着鉧的成长,增加砂铁和木炭的量 | |
第3天 | 继续投入砂铁,提高送风量。在将铁渣排出后,结束砂铁的装入 | |
第4天 | 提炼出鉧(停止送风,打破熔炉取出鉧) |
大锻冶和小锻冶
锻冶被分为大锻冶和小锻冶。大锻冶是指,将铣和步鉧中的不纯物除去,脱炭和锻炼后制作割铁(刀具铁)的过程。17世纪后期,田部家在自宅的旁边设置了大锻冶场,主要生产割铁。(刀具铁)小锻冶则是以割铁(刀具铁)和钢为原料,制造出刀具和农业工具(锹・镰)以及建筑工具(钉)的过程。
随制铁产业一起发展的云南地区
由南北方向流经云南地区的斐伊川流域,因与砂铁采取,炭烧,铁的生产・流通・加工产业有着密切关联,农・工商业也得到了相应发展。其中云南市木次町是铁的集装地区,作为锻冶町之一发展起来。其中以该地区所生产的被称作“木次千齿”的大米脱壳器具最为出名,并且流通至全国。
松江藩的政策
江户时代,TATARA制铁所生产的铁制品作为出云地方的特产,成为了治理该地区的松江藩的重要产物。松江藩发布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从而保证了制铁业的发展。例如,对其管辖内的铁师数量和原材料进行限制等等。松江藩的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,此地区的铁制品得以销往全国,不仅丰润了一般庶民的生活,同时也作为支撑江户社会发展的素材广为流通。
日本遗产≪出云国TATARA风土记~制铁产业的千年物语≫
虽然TATARA制铁产业终止于100年前,但其技术和文化则被一直继承下来,平成28年(2016),与TATARA制铁有关的云南市,奥出云町,安来市的有形・无形文化财产群相关的≪出云国TATARA风土记~制铁产业的千年物语≫,被文化厅认定为日本遗产。